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要真正领悟易经精髓,掌握后天八卦之学堪称登堂入室的关键。正如古人所言:"通晓后天八卦,已得易学半壁江山。"
这种说法绝非虚言,当我们深入探究易经的传承脉络,会发现自周文王演周易以来,真正指导实践应用的正是这套后天八卦体系。在易学传承中,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如同哲学根基,以"乾兑离震巽坎艮坤"的卦序展现宇宙本原状态。
但细究其排列,乾天高居南位,坤地稳坐北隅,天地二卦各据两极而不相交,恰似《周易·系辞》所言"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",这种静态的宇宙图式难以解释生生不息的现实世界。
这正是周文王推演后天八卦的历史契机——将天地之道与人文实践相贯通。
文王拘而演周易,观天地之变,察人事之机,将阴阳五行之奥义尽数化入后天八卦之中。文王演易的划时代贡献,在于开创性地将五行生克理论与地理人文相融合。
后天八卦方位以震卦起于正东,顺时针展开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循环:东方震巽属木,南方离火升腾,西南坤土与东北艮土相承,西方兑乾主金,北方坎水润下。
这种环环相生的动态格局,完美诠释了"天地氤氲,万物化醇"的生生之道。此等创制,不仅补先天之不足,更将中华地理之精髓熔铸其中,实为天人合一之绝妙典范。
当我们展开中国地形图,会发现后天八卦与华夏地理的对应堪称天作之合。
西北乾位对应天山、昆仑山脉,这些"万山之祖"正如《周易·说卦》所云"乾为天为君",象征至高至刚的阳刚之气;西南坤卦对应四川盆地沃野千里,印证"坤为地为母"的厚德载物;东方震卦对应泰山日出之地,暗合"帝出乎震"的生机萌发;东南巽卦海风徐来,吴越之地千帆竞发。
这种地理与易理的完美契合,正是先贤"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"智慧的结晶。
后天八卦的真正妙用在于其动态组合的演变之道。两卦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体系,每个卦象都如同动态的生命密码,揭示着"时"与"位"的深刻哲理。
正如邵雍在《皇极经世》中强调的"先天为体,后天为用",先天八卦揭示宇宙本体,而后天八卦则是指导实践的动态模型。从诸葛亮的八阵图到传统建筑的方位布局,从中医的脏腑理论到农耕的节气规律,无不渗透着后天八卦的智慧光芒。
研习后天八卦,犹如掌握打开中华文明密码的钥匙。它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,更是先人"观物取象"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。当我们站在昆仑山巅遥望东方,或许才能真正领悟:每一卦象都是先人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凝视,无不蕴藏着贯通天地人的永恒智慧。
明乎此理,则知周易之学绝非玄虚之谈,实乃扎根华夏大地的生命哲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