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notion image
很多人看不懂《周易》,其实是没有搞清楚它的内部结构。《周易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结构可分为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两部分。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书其实是把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混编到一起了,读者乍看之下不免迷惑。
将《易经》和《易传》进行结构拆解,则可以分为彖辞、爻辞、彖传、象传四大部分。彖辞、爻辞属于《易经》的核心内容,而彖传、象传则是《易传》中对《易经》的阐释。
简单来说: 1. 彖辞,也叫卦辞,是某一卦的核心断语。 2. 爻辞,是六爻具体解释。 3. 彖传,是对彖辞的哲学化解读。 4. 象传,又分大象、小象。大象传是全卦象征与人事的哲学解析;小象传是逐爻象征的哲学解析。
我们以(乾卦䷀)为例,用实例说明一下: 1. 彖辞(卦辞):“元亨利贞”。 2. 爻辞:初九“潜龙勿用”、九二“见龙在田”等。 3. 彖传:“大哉乾元!万物资始,乃统天……”(阐发哲学层面的宇宙生成论)。 4. 象传:大象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(将天道推广到人道,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);小象(初九):“‘潜龙勿用’,阳在下也”(将爻位分析应用到为人处事)。
总结来说:彖辞、爻辞是《易经》的原始占卜记录,语言简奥,侧重吉凶判断;彖传、象传是《易传》的哲学阐释,融合儒家伦理与宇宙观,使《周易》从卜筮之书升华为经典。理解四者区别,是把握《周易》“象数—义理”双重维度的关键。
理解四者区别,是把握《周易》“象数—义理”双重维度的关键。